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佛教經偈

台語注音符號練習         
        佇玆提供幾項子無共體裁的資料,給伊分類予大家練習。因為目前網頁上採用橫式大字的注音,所佔空間真大,所以實際注起去的部份無濟。多數攏欲留予大家來發揮了!
 目前應用練習內容分為:小學課文﹑佛教經偈﹑阿母的話﹑台灣謎猜﹑台灣歌﹑漢字辨正佮推理分析等七大項。
佛教經偈
一﹑ 金剛經四句偈
       應             如       
                             
         如                         
      是                          
                             
 
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佈,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注音: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ˋㄐㄝˋ     
     ㄒㄧ ㄍㄧ
     行ㄏㄧ
ˇ 五蘊  厄ㄜ˙ㄝ 異ㄧ  即ㄐ
想ㄒㄧˋ   如是ㄌ    子ㄗˋ 垢ㄍㄛ
      是故ㄙ ㄍㄛ ˇ   眼ˋ 耳ㄋㄧˋ 舌ㄒㄧ
      聲ㄒㄧ   香ㄏㄧ觸ㄑㄧ    乃至ㄋㄞ ㄐㄧˋ  
     老死ㄋㄛ ˋ  集ㄐ    得ㄉ
菩提薩埵ㄆㄛ ㄊㄝ  ˋ ˋ 罣礙ㄎˋ 
     有ㄧˋ 恐怖ㄎㄧ   ㄅㄛ   遠ˋ  倒ㄉˋ  
     夢想 ㄒㄧˋ
究竟涅槃ㄍㄧˋ ㄍㄧˋ  ㄌㄧˋ ˇ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ㄋㄧㄠˋ ㄉ   ˇ     ㄇㄧㄠˋ ㄙ   
     ㄆㄛ ㄊㄝˇ
是大神咒ㄒㄧ    ㄉㄞ ㄒㄧㄣ ㄐㄧ 除ㄉˇ˙ㄉㄧˇ 
虛ㄏ˙ ㄏㄧ 說ㄙ 揭諦ㄎㄧ ˋ ㄉㄝ 僧ㄐㄧ
菩提娑婆訶ㄆㄛ ㄊㄝ ㄙㄚ   ㄅ
註:(1)單字注本調,在字﹑詞中自行依規則變調。
       (2)詞﹑句,照自然語調標注。
        (3)泉﹑漳音,以符號「˙」分開。
三﹑大悲咒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多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摩罰特豆。
 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利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麼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嘇佛囉舍利,罰娑罰嘇,佛囉舍耶,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利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四﹑經偈選輯
1﹑開經偈 大周˙武則天皇帝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吾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2﹑宋˙蘇東坡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3﹑涅槃經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4﹑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的關係 (見華嚴經入法界品)
一彈指頃,百千浩劫; 一毛孔中,萬億蓮花。
五﹑六祖壇經 (各品節錄)
行由第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明上座:道明上座(六祖當面稱呼學長,道明法師)
正恁麼時:正當這個時陣﹑就在這種情形下。
般若第二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問題3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定慧第四
      *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如
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
三昧,不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
坐禪第五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 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
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
名禪定?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 外若離
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
者, 是真定也。
懺悔第六
              *… 已上是為無相懺悔。 云何名懺? 云何名悔? 懺者懺其前
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
名為懺。 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
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凡夫愚
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 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
生。 
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
六﹑金剛經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
世尊。 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
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
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
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
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七﹑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節錄)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
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何等
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
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
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
對目前。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
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偏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虛空
界盡,我禮乃盡。 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如是乃至
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 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
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
疲厭。
八﹑佛號      請常念 消罪業 增福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